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入席诸子以时日参闻及 摩诃衍
绝不作世谛语诸妇
参颔之而已癸酉之二月奉律精严居三月而示微疾
日啖四碗糜医谓须牛羊乳而补又有以药酒进 (第 18a 页)
   (惟佛道唯善信为出苦之长津御世之洪则乃/著通三世论勖示因果以咨什仆答书复与嵩)
   (述之后/嵩见)
吾曾以已所怀疏条 摩诃衍
诸义图与什公评详厥衷
遂有哀故不复能断理未久什公寻复致变自尔丧戎
相寻无后意事遂忘弃之近以当遣使送像 (第 7b 页)
不必去閒人之常想称住不必住
释人之所谓往耳岂曰去而可遣住而可留耶故成具
云菩萨处计常之中而演非常之教 摩诃衍
论云诸法
不动无去来处斯皆𨗳达群方两言一会岂曰文殊而
乖其致哉是以言常而不住称去而不迁不迁故虽往 …… (第 4b 页)
不即名而就寔名不即物而履真然则真谛独静于
名教之外岂曰文言之能辩哉然不能杜默聊复厝言
以拟之试论之曰 摩诃衍
论云诸法亦非有相亦非无
相中论云诸法不有不无者第一真谛也寻夫不有不
无者岂谓涤除万物杜塞视听寂寥虚豁 …… (第 8a 页)
有不可谓之有矣不无者夫无则湛然不动可谓之无万
物若无则不应起起则非无以明缘起故不无也故 摩诃
论云一切诸法一切因缘故应有一切诸法一切因缘
故不应有一切无法一切因缘故应有一切有法一切因
缘故不应有 (第 10a 页)
   (太尉请与还都上道场寺志韵清远/雅有测致僧弼与林书其见称如此)
道场禅师甚有天心便是天竺王何风流人也(道一/作斗)

  求那跋陀罗
  奉父母书 (第 1b 页)
(求那跋陀罗
此云功德贤中天竺人以/大乘学故世号 (第 1b 页)
摩诃衍
本婆罗门种其)
   (家世外道禁绝沙门乃舍家受善萨戒奉/书父母劝归正法父感其言遂弃邪从正)
若专守 …… (第 1b 页)
城王殖根遐劫龙现兹生依
迹上台协赞皇极而神澄世表志光玄猷闻斯幽典诚
期愈旷凡厥道俗莫不响悦请外国沙门 求那跋陀罗

执正本口宣梵音山居苦节通悟息心释宝云译为宋
语德行诸僧慧严等一百馀人考音详义以定厥文大
宋元嘉十 (第 33b 页)
  八吉祥记
八吉祥经宋元嘉二十九年太岁壬辰正月三日天竺

国大(阙/)  释 求那跋陀罗
于荆州城内译出此经(阙/)
     使持节侍中都督荆湘雍益梁宁南(阙/)
    事司空荆州刺史领 (第 16a 页)
 (丹阳郡三国时吴为重镇晋元帝都建业改为丹阳/尹刘宋时置南徐州二书沿革时代互异未详孰是)
 三千界(翻译名义三千界通有三种谓小千中千大千/千也千倍小千为一中千千倍中千为一大)
 百亿躯 (摩诃衍
云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一华百/亿国一国一释迦故释迦牟尼佛名千百亿)
 (化身也传灯录昔南山尊者问韦天 (第 22b 页)
   跋石勒问法图
右石勒问法于佛图澄图一段元人遗制也自腾兰来
法轮通流东华无碍时诸比丘亦接现神通而十六国
纷乱之际最盛姑以西来者言之如鸠摩罗什佛陀邪
舍竺佛念之在姚秦菩提达摩之在拓跋魏昙无忏之
在沮渠凉菩提流支之在 元魏求那跋陀罗
之在刘宋
等或以禅定或以咒术或以翻译随机应缘未可悉称 (第 7b 页)
呼哀哉世子仪同衍(本传云子弘度猛毅有父风大象/末上柱国武乡郡公此云衍本传)
(字 摩/诃衍)
生事以礼死葬以礼爱亲有王祥之孝同气有姜
肱之睦百行之本于斯备焉(崔谦传曰谦性至孝与弟/訦特相友爱虽名 (第 75a 页)
 赠举子诗曰平生万事足所欠惟一死事见梁史传曰
 世祖宴东府诏跋陀罗至跋陀罗皓靡世祖戏曰
 诃衍
不负远来唯有一生应曰贫道客食陛下三十
 载恩德幸矣所欠者一死耳(并同前/) (第 12b 页)
  陜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
盖闻如来说法万万恒沙(发迹经净名大士是往古金/粟如来弥陀疏抄恒河在西)
(域无热河侧沙至微细佛近彼/河说法故凡言多常取为喻)菩萨转轮生生世界(后/汉)
(释老志凡说教大抵言生生之类华严/经一切法界虚空界等世界详应诺)岂直优波提舍

(龙树菩萨传并付发藏传分别 摩诃衍
义造优波提/舍论十万偈弥陀疏抄梵语优波提舍此云有别义)
夜修多而巳哉(弥陀疏抄梵语祗夜多此云/重颂 (第 25a 页)
送以轻车介士)西京赠行冠军侯
有诏葬之礼(见司马/裔碑)呜呼哀哉世子仪同弘度(北史本/传弘度)
(字 摩/诃衍)
生事以礼死葬以礼(语见/论语)亲爱有王祥之孝(见伤/王司) (第 6b 页)
方便。疏写四部。镇重百城。有若智谦法师者。愿广于天。心
细于气。诵习山顶。创立花台。有若 摩诃衍
禅师者。五力圆
常。四无清净。以因因而入果果。以灭灭而会如如。有若首
楞法师者。文史早通。道释后得。 (第 07b 页)
富那奢。凡十祖。皆罗汉。所度亦罗汉。马鸣龙树。提婆天亲。
始开 摩诃衍。
著论释经。摧灭外道。为菩萨唱首。而尊者阇
夜。独以戒力为威神。尊者摩罗。独以苦行为道迹。其他诸
祖。 (第 15a 页)
。苏州慧静律师为羯磨。荆
州通应律师为教授。中天耆多罗律师为说戒。西国蜜多
三藏为證戒。其戒坛乃宋朝 求那跋陀罗
三藏刱建。立碑
曰。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此收戒。又梁天监元年。智药三藏
自西竺国航海而来。将彼土菩提树一 (第 12a 页)
濂拜手稽首谨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集注题辞
大雄氏所说阿跋多罗宝经凡经三译其四卷者宋元嘉中
中印度 求那跋陀罗
也其十卷者后魏延昌中北印度菩提
流支也迢至于唐宝叉难陀来自于阗复以跋陀之译未弘
流支之义多舛与僧复礼 (第 3a 页)
载纪·秃发辱檀传》,又《十六国春秋》八十九。)

与弟安成侯嵩述佛义书

  吾曾以己所怀,疏条 摩诃衍
诸义,图与什公评详集中,遂有哀故,不复能断理义。未久什公寻复致变,自尔丧戎相寻,无复意事,遂忘弃之。
住不必住,释人之所谓往耳,岂曰去而可遣,往而可留邪?故《成具》云:“菩萨处计常之中,而演非常之教。” 《摩诃衍
论》云:“诸法不动,无去来处。”斯皆导达群方,两言一会,岂曰文殊而乖其致哉?是以言常而不住,称去而不 ……实,名不即物而履真,然则真谛独静于名教之外,岂曰文言之能辩哉?然不能杜默,聊复历言以拟之。试论之曰: 《摩诃衍
论》云:“诸法亦非有相,亦非无相。”《中论》云:“诸法不有不无者,第一真谛也。”寻夫不有不无者,岂谓 ……不可谓之有矣。不无者,夫无则湛然不动,可谓之无。万物若无,则不应起,起则非无,以明缘起,故不无也。故 《摩诃衍
论》云:“一切诸法,一切因缘,故应有;一切诸法,一切因缘,故不应有。一切无法,一切因缘,故应有;一切
卷六十三

释氏(二) 求那跋陀罗

   求那跋陀罗,
译言功德贤,中天竺人,号摩诃衍。元嘉十二年泛海至广州。文帝迎住祗洹寺,后从谯王之荆州,孝建中住中兴寺 ……龙现兹生,依迹上台,协赞皇极,而神澄世表,志光玄猷,闻斯幽典,诚期愈旷。凡厥道俗,莫不响悦,请外国沙 门求那跋陀
罗,手执正本,口宣梵音,山居苦节,通悟息心。释宝云译为宋语,德行诸僧慧严等一百馀人,考音详义,以定厥
京简其趋导。携其子来。视琴鹤洞。时不佞寓梁氏别墅。促煖酒。各出所为文。两相考评。相视而笑曰。何如夜宿 摩诃衍
时。独无白华庵比邱缁俊参禅。小集似灌泉。而吾辈几时俱 (第 65L 页)
名其堂曰念斋。属余记之。遂书宋旭之事以勉之。夫旭狂者也。亦以自勉焉。
观斋记
岁乙酉秋。余溯自八潭入 摩诃衍。
访缁俊大师。师指连坎中。目视鼻端。有小童子。拨炉点香。团如绾发。郁如蒸芝。不扶而直。无风自波。蹲蹲婀 (第 112H 页)